对人形机器人感兴趣的机友们,或许能考虑入手一台了。7月30日 ,逐际动力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LimX Oli正式开放预订,售价15.8万元起,而上周 ,宇树科技推出的一款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UnitreeR1智能伙伴,售价低至3.99万元起 。
都说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随着性能的进阶 、订单量的增加 ,价格也确确实实低了不止一个维度。要知道,几年前一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卖到几百万元,如今看来价格远不是“腰斩”可以形容的 ,而是“膝斩 ”甚至“脚踝斩”。
价格不断下调的原因,在业内人士看来,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市场竞争加剧有直接关系,更关键的是 ,国内人形机器人已经在机械部件、基础传感器和软件算法等领域实现较高国产化率,未来随着国产供应链的继续完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
从百万级到十万级
今年以来 ,国内人形机器人定价的降幅十分明显。
在全尺寸领域,今年2月,宇树科技的通用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曾在京东商城开售 ,当时H1的售价达到65万元,这款机器人也是在今年春晚舞台上一舞成名的那款;3月,优必选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了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平台——天工行者 ,定价29.9万元起,这是业内首款30万元以内的科研级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同样在3月,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 ,售价为19.9万元起;7月30日,逐际动力这款LimX Oli的售价低至15.8万元起。
仅仅是今年发布这几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变化,最大降幅几乎达到3/4,如果向前追溯几年 ,价格的变化更是呈现断崖式下跌,价格落差几乎是从一线城市一套房到一辆家用轿车的差距 。据优必选2023年提交的聆讯后资料集,其人形机器人Walker系列在那几年的平均售价为598.8万元。
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下调。宇树科技G1机器人9.9万元的价格 ,当时在业内创下了最低价;本报记者从加速进化处获悉,其小型人形机器人K1的价格为8.8万元;松延动力N2机器人五一前的促销单价是3.99万元起,这款机器人就是该公司在今年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中获得亚军的“小顽童 ”同款;宇树科技最新发布的UnitreeR1智能伙伴 ,售价也低至3.99万元起 。
按照这样的降价速度,再过一两年,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可能就跟一部手机差不多了。
“双足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到非常平价的阶段了 ,今年3.99万元,明年就是1.99万元了。”加速进化创始人程昊近日表示,其实人形机器人里没有特别昂贵的东西 ,只是现在产业化还没有完全运作起来,一旦运作起来成本就会降低,轮加双臂与腿加双臂两种形态,最后的成本可能就差几百元 ,双足人形机器人相对来说能兼顾更多的地形,活动范围更大,因此它的商业价值也更高。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降价的关键因素在于 ,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速 。
程昊直言,低价得益于中国的供应链,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飞速下降。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也指出 ,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是支撑产业链优化成本空间的一个保障。
近年来,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政策驱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制造成本得到大幅优化 。智参智库特聘专家袁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已实现规模化国产替代;电池等组件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效应,硬件成本显著降低;核心技术自研代替外采也降低了部分公司的制造成本,例如宇树通过自研电机 、传感器、激光雷达显著降低了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当然 ,政府对人工智能和高科技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也推动了行业整体快速发展。
至于当前人形机器人国产化率有多高 ,“逐际动力现在能够实现100%的国产化率,同时,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 ,我们也保持积极的开放态度,在全球开发和采用有价值的软硬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客户带来技术领先、稳定可靠 、满足客户诉求、具备性价比的机器人产品。”逐际动力方面对本报记者说 。
而在袁博看来 ,国产化的情况在不同领域有较大差异。“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在机械部件、基础传感器和软件算法等领域已实现较高国产化率,例如谐波减速器 、伺服系统、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和实时控制系统等。然而 ,高精度力矩传感器、丝杠、精密轴承等高端组件仍依赖进口,在高端算法和人工智能芯片方面,仍与国外存在差距,尤其是依赖国外高端AI芯片提供强大算力 。未来随着国产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 ,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加速商业化落地。 ”
而未来,程昊指出 ,硬件最后都会标准化,人形机器人也一样,标准化成本才能越来越低。“随着成本的下降 ,人形机器人会进入产品好用又皮实还便宜的阶段 。”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除了国内企业研发水平显著提升的因素,今年骤然加剧的市场竞争也是促使人形机器人定价越来越低的原因之一。
松延动力创始人 、董事长姜哲源此前曾坦言,当初N2制定3.99万元的价格 ,最重要的就是话题性。
所谓的市场竞争,其实现在还不到实质性抢生意的阶段,但多家厂商公布量产进度和量产计划 ,也是一种暗中的较量。
魔法原子研发负责人陈春玉告诉本报记者,该公司2025年计划交付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与商业场景,2026年交付量将达到千台级别;智元机器人今年1月宣布其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共量产双足人形机器人731套、轮式通用机器人269套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姚卯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的商业化目标是营收较去年实现数倍增长,出货量预计在数千台左右;而按照优必选的计划 ,2025年规划人形机器人产能达到1000台,预计交付几百台,在2025年各个场景都顺利落地的情况下 ,乐观估计2026年人形机器人交付将达数千台,2027年有望实现万台级别的交付 。
不过,这样的规模还够不上“大”这个范畴。
优必选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人形机器人在没有大规模量产、商业化的前提下,说成本没有意义。“前沿技术本身需要企业不断地投入,早期产品肯定价格比较高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价格肯定会降低 。现阶段产业还需要通过几年的努力慢慢把成本降下来,而且一旦商业化量产的临界点来临,人形机器人的成本自然也会迅速下降。 ”
逐际动力方面则认为 ,现阶段控制人形机器人成本的方法不是规模化,而是设计,逐际动力通过自研的算法和硬件 ,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大幅度降本;人才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逐际动力不仅聚集了一批顶尖的AI算法人才,在生产制造方面 ,也拥有在汽车 、消费电子等方面具备丰富的规模化量产经验的团队。“在技术的支持下,逐际动力的产品设计和成本控制能力很强,未来会继续对供应链和生产制造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升级 ,为未来的量产和迭代升级做准备 。”
至于现在的价格能否赚钱,姜哲源此前透露:“团队核算过,这个价格(3.99万元)虽然无法达到很高的利润率 ,但综合产品本身定价和定制开发服务的价格,毛利为正,还是能挣钱的,这总比没有商业化进展好。”
热点: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区别-亿纬锂能(300014.SZ)抢占人形机器人赛道先机,丰富技术储备助力锂电池龙头获得卡位优势
配资:期货开户多少资金-自主可控产业链掀涨停潮!泰康半导体量化选股股票发起式(A:020476;C:020477)一键打包“中国芯”,冲击3连涨
杠杆炒股app平台有哪些:10大配资公司-一度超411万手封死涨停 总股本不够卖!人形机器人独角兽影子股曝光
a股杠杆怎么加:股票十大配资平台-机器人控制器龙头仙工智能冲击港股IPO 去年收入超3亿元
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炒股杠杆app-AI算力需求涌向模型推理 国产芯片站上竞技台
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股票上杠杆资金-王石:正尝试和万科决策层建立联系 为万科平稳过渡尽所能
掘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恒正网-恒正网APP-股票配资门户推荐-炒股配资平台知识^科技赋能,智慧金融:我们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效率与安全性。通过便捷的操作与智能的推荐,让您享受科技带来的智慧金融体验。
2025年3月25日,倍轻松(688793.SH)公告称,公司股东宁波倍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宁波倍松”)拟通过大宗交易...
记者王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周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
记者辛圆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3月24日,易方达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公开发售。该产品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这个指数是什么?有哪些优势?投资价值如何?...
3月24日,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王”,002724.SZ)早盘一字跌停,此后股价拉涨,尾盘封涨停板...